校务公开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天镜之声 | 第二十二期:取代?推动! —— ChatGPT热潮下的冷思考

日期:2023-02-25 点击数: 来源:

关注当下时代,聚焦时事热点;跨媒介阅读,破学科壁垒!欢迎收听省太高“天镜之声”第二十二期节目:取代?推动!——ChatGPT热潮下的冷思考。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取代?推动!——ChatGPT热潮下的冷思考 2021级 高二(2)班

博尔赫斯曾写道:“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发展,此刻,分岔的时间来到了2023,我们所通往的未来正缓缓浮现出一个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下人工智能的热点正是ChatGPT——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推出的新型智能聊天机器人,一款生成式AI。自国际象棋人工智能“深蓝”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之后,它再次掀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大讨论,许多人将其视为人工智能的一次新革命。然而,ChatGPT所代表的人工智能行业如按此趋势极速发展,必然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热潮之下,引起了许多人的冷思考,其中,也包含简单但叩击人心的一问:

3CC52

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取代人类吗?

通过当下的热潮,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的美好前景。“我们要的人工智能一定不是害人的智能,而是帮人的智能”。曾有用户向ChatGPT询问“你认为你会取代哪些职业?”“数据录入员,重复性办公室工作,工人生产线上的简单生产任务,简单的客服工作......”ChatGPT如此回答。当然,它所列举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清单,也不是说这些职业将来一定会被取代或是消失,但以上都是一些简单或是具有高度重复性的工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领域的被取代,一方面解放了人们的大脑和双手,大幅降低人力时间的多余消耗,保障了人类衣食住行的品质,一方面又提升了生产创造效率与准确率,以其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协助人们创造更加完善优化的生产方案。再者,人工智能的加入也不完全是“抢夺般”地夺去基础行业劳动者的工作,而是以技术与资本替代重复性的手力劳动,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新的工作机遇,比如“幕后”的程序员、可靠资料的收集者辨析者等等,进而促使社会的劳动结构转型。

诚然,发展人工智能的初衷是帮助人类完成初级工作,而如今人工智能是否隐含失控的可能?

香港大学率先禁止学生借助ChatGPT完成论文,如被发现按作弊论处,这或许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能够达到模仿人类思维的阶段,甚至可以在它的机械脑袋里创造新事物。不管我们如何刻意回避,将人工智能与人脑比较已经是不可避免且近在咫尺的现实。ChatGPT的“大模型”设计,允许它不仅可以完成既定功能,而且可以自学新的功能,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学和外语也信手拈来,论知识储备,论写作效率,似乎都超过当代大学生不少。这对于一些学术水平不高,还在各自钻研领域初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他们所能想到的东西,人工智能也能轻易“想”到,甚至“想”得更多。

除了学术方面的担忧,也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议题:ChatGPT会是“年轻人的第一个女友”吗?b站有位up主做了这个实验,他尝试与ChatGPT用男女朋友关系的口吻对话,而对方的回应仿佛是一个真实的女友。诸如“能让你开心我觉得值得”“最重要的是在一起”,处处透露着鲜活和灵动。或许,ChatGPT在某种层面上能够满足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它可以只是一个AI,也可以是一个朋友,一个老师,一个在冷漠的社会陪伴自己、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对象。

这是一种AI的“人性”。

A2E8D

纵观AI的发展史,从二十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到如今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我们可以看到AI的努力方向即不断的“趋人化”。几年前,世界被Alpha GO与柯洁间的博弈所震撼,可当时以Alpha G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只能进行理性层面上的缜密逻辑活动,并未拥有爱憎悲喜。人们也同样发现,2022年在美术界引发了轰动的AI绘画,也不过是没有创意的机械剪贴,无法承担艺术创作。因此,无论是AlphaGo还是AI绘画,都是被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待,在当时仍与人处于“人机关系”。

而如今的ChatGPT则向前又迈出一步,实现了“自我注意能力”,让AI有了与人沟通的可能。可这也同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触碰了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即“人与人”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很少生物能有像人类这样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语言在人类社会中起到知识传递、情感交流等诸多作用,是人类族群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果说过去的AI相当于自然界其他生物,只不过拥有更强的逻辑运算能力与学习进化能力,还是工具的一种,那么现在的ChatGPT则开始涉足于人类的语言系统,甚至在“生理”上正尝试着构建更完善的类脑神经网络,“意识”上正尝试着追求自我进化能力。

这种“趋人化”的重大进展,让“人机关系”向“人与人”关系进发,之所以会引发伦理上的疑惑、犹豫、排斥等,是因为AI可能会出现理性到感性的飞跃,人可能有一天会和AI平权,甚至被超越。而我们对于“人类”这个身份的认可是不可动摇的,我们不希望有“人类”的“替代品”出现,我们重视我们作为“人”的独特价值,我们会对类人而非人事物感到恐惧,而这种恐惧程度随其类人程度增加而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恐怖谷效应”。

然而,看上去“矛盾”的是,我们对于AI的发展是“趋人化”的。

我们似乎希望有这么一个“类人”生物的出现,而它不同于猩猩,猿猴之类,它独特之处体现在它由人自己创造,它是一个非生命体,是被人使用的,我们没有道德上的约束,我们可以随意“剥削”AI来为人类做事,我们不需要和AI建立平等的关系。而随着其趋人化,我们开始动摇,我们明知对方是个数字程序却开始尝试用人的方式与其沟通,希望对方像人,又害怕被取代。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导致了AI发展的两极化趋势——发展的速度并未减缓,但部分人类的恐慌与日俱增,甚至出现了偏激化。

他们正如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的幽灵,再次经历着这样的恐慌——被AI取代的恐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随着“珍妮纺织机”的出现,大量工人下岗。伴随下岗而来的是充斥着他们怨气与暴力的“卢德运动”。正如上文所言,一些重复的工作被取代是新技术出现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过去的纺织工人们,怨恨着新技术的掠夺;现在的文字工作者们,忧虑着被ChatGPT取代;未来的人们,也必然会担心人类是否会被我们亲手制造的AI取代。虽然我们无法忽视它对劳动工作者甚至教育学术相关人员的个体影响,但也不能否认它解决繁杂重复事务的能力,同样不能忽视它所代表的是人类的新一种可能性。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从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迈入了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用几百年创造出了过去数千年都不及的伟绩,如何不能说是生产力改革对人类发展的推动?AI也同样如此。所以,不要去当那砸坏织布机的卢德,正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直面这随之而来的改变,时下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我们拒绝新技术的借口。更何况,趋人化的尽头也只是“趋”,人工智能仍然不会也不可能具有人类所特有的生发于心的情感,它们在这里缺少着一种独特性。一些东西的温度不会随着模拟程度的加深而改变,正如复制一滴眼泪的所有成分也无法复制流下那滴眼泪时所蕴含的情感一般,有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被取代的。

距离ChatGPT的完善发展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我们将面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程序的编写了,还有各种相关产业链的补充完善、社会形象的建立等等。相应的规范,政策,法律都必不可少。如何正确地使用?如何恰当地教育?如何合理地规范相应的衍生职业?如何让被替代的人适应新职业?如何缓解社会随之尖锐化的竞争和焦虑?如何让更多人在社会中保持自我?如何去面对着充满机遇的未来?这些,都是更紧迫的现状,也同样是新时代向我们发起的挑战,是AI给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考验。

我们思考AI,实则是在思考人类本身——思考人类的价值,人类的独特性,人类应当何去何从?思考“人”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如果我们无法保持火热的心和冷静的头脑,走向一个充满挑战的未来,而是一味地以AI的高效能创作作为逃避的借口,放弃思维的活动与情感的生发,否定人类无限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只能收获一堆不源于自己的废品,遭遇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打击,从而被AI同化,最终便成了一具行走的空壳。未来既然已经奏响前章,时代的浪花也滚滚向前,就要求着我们必须勇敢而又自信地站在时代浪尖,掌好航向未来的船舵,清晰地认识到新的时代也会携带着无数的新机遇,我们要结合过去的经验,现在的实际,未来发展的趋向,保持理性的态度,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坚定地大踏步,向前!

2C6EB

高二(2)班

编辑:尤梦婕、袁怡璐、欧阳雀蕊

稿件:何俞诚、高韵斐、姚雪纯、李梓轩、徐静怡、方祺、华易佳

录音:邓越、江浪

特别鸣谢:丁勤恒、王梓言